1月13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方亚鹏教授受邀来访我院,并进行学术交流,于实训楼401报告厅作题为“抗性淀粉纳米颗粒的胞内生物学效应及安全性研究”的精彩学术报告,吸引了众多校内教师、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积极参与。报告会由工学院副院长曹崇江教授主持。
方亚鹏教授围绕纳米颗粒的来源及安全性、淀粉纳米颗粒诱发小鼠结肠炎症、淀粉纳米颗粒诱发结肠炎的机制、淀粉体内消化产生淀粉纳米颗粒及食用香蕉淀粉对肠道健康的影响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他强调,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人体与这些来自环境、食品和药物的纳米颗粒的接触不可避免,其在消化、心血管、神经、呼吸和生殖系统中的累积可能对健康产生多方面影响,因此探究其体内生物学安全效应至关重要。
方教授及其团队基于细胞生物学,深入研究了食源性淀粉纳米颗粒(如大米淀粉和香蕉淀粉)诱发结肠炎的生物机制,发现胞内淀粉纳米颗粒转运至溶酶体,激活TFEB信号通路诱导溶酶体胞吐,进而引发结肠炎,同时还会诱导线粒体功能障碍并激活MLCK信号通路,打开紧密连接,破坏肠道屏障完整性。这一发现促使我们重新评估食源性纳米颗粒的安全性和功能性。
方教授的报告内容深刻,激发了在场师生的学术热情与好奇心。随后的互动问答环节,师生们积极提问,与方教授就相关话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与会师生收获颇丰。
方亚鹏教授作报告
现场讨论交流
(供稿单位:工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系,撰写人:年琳玉,摄影:聂紫军)